回顾2005中小钢企之殇
2004年,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已经上涨了18.6%,中国宝钢等12家大钢铁企业2004年度进口精矿粉价格为32.27—32.76美元/吨,同比增长18.27%至18.64%。
然而,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的压力在钢铁企业中的分布是很不均衡的。以板材为主的大企业、拥有矿山或国外联合经营铁矿的大企业,其消化或转移矿石成本上涨压力的能力会明显好于以建筑钢材为主的生产企业。由于不同钢铁企业对市场铁矿石依赖程度的不同,铁矿石本次涨价必然导致钢铁企业特别是以建筑钢材为主导产品的钢铁企业成本出现较大差距。目前我国较低的建筑钢材市场价格使企业产品竞争力出现了明显的强弱之分,因此,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上涨,一方面将转化为市场钢材价格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未来钢材市场价格竞争将加快我国中小钢铁企业的震荡,一些成本较高并以生产建筑钢材为主的企业将最先面临上游原料和下游市场成本价格的双重压力。
70多家大企业掌控进口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和《货物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自今年3月1日起,对铁矿砂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海关凭商务部门发证机构签发的《自动进口许可证》办理进口铁矿砂的报关验放手续。5月1日以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只给年粗钢产量200万吨以上的钢厂以及注册资本在200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进口铁矿石资格。这表明,只有年粗钢产量200万吨以上的钢厂以及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才具备进口铁矿石资格。
据了解,规范目前有些失控的国内和国际铁矿石市场,对铁矿石进口方面存在的无序和混乱状况进行整顿和管理,是本次进口许可制度出台的初衷。但据相关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71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中,年粗钢产量在200万吨以上的只有44家,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只有约30余家。也就是说,数亿吨铁矿石进口量将由这70多家企业来掌控。
新政策实施以后,一些中小钢铁企业将不再具有自行进口的资格,从而不得不从大型钢铁企业和贸易公司购买原材料。因此,早有业内人士担心,通过专有的自动进口许可制度,这些大型钢铁企业的垄断提价能力将增强,进而能够有效地转移生产费用。
而据资料显示,2004年末,我国港口的铁矿石库存量约3700万吨,与2004年初比较,国内铁矿石港口库存量净增加约1500万吨。也就是说,2004年我国至少有1500万吨铁矿石进口以后没有消耗掉。而这其中除了港口运力不足等客观因素外,经销商、大型钢铁企业囤积牟利才是根本原因。
中小钢铁企业被迫过筛子
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上涨,一方面将转化为市场钢材价格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未来钢材市场价格竞争将加快我国中小钢铁企业的震荡,一些成本较高并以生产建筑钢材为主的企业将最先面临上游原料和下游市场成本价格的双重压力。
另外,部分中小钢铁企业还极有可能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根据自动进口许可制度,进口的铁矿石不得销给不符合钢铁产业政策的钢铁企业。但是,目前国内钢铁行业100立方米的小高炉还有64座,100—300立方米的高炉467座,这些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高炉,其所用的矿石其中不少来自进口。而在今年,这批中小型钢铁企业将因没有铁矿石资源面临停产或关闭。由此,一场争夺国内铁矿石资源的争夺战即将打响。
而在这场争夺战中,中小钢铁企业也将轮番上演倒闭和重组的场景,这无疑对我国钢铁产能产生重大影响。因为据相关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钢铁将释放产能达4000万吨,而中小企业占了大半。但在进口铁矿石被垄断、国内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产能释放则又是一个未知数。